数学教学实践表明:只要以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学习需求为切入点,构造切合学生思维水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习题解后再思考,就能够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1、精心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解后再思考”
课改新理念的落实,首先应从每一个教学环节入手,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数学教学由建立在‘知识的传授’与‘例题——练习’之上的‘权威型模式’转移到以‘对学生的鼓励’和‘积极的探求’为特色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习题解后再思考的教学可从三个方面设计:(1)习题解后创设新问题,用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激励学生学习需求,推起学生思维“波澜”;(2)课后布置思考作业题,留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自由空间;(3) 课堂上交流讨论,形成学生学习互补,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2、解后再思考教学的认识
2.1 注重教材活用,有利于学生学习。习题解后再思考应贯穿于平时的教学中,题目选择不能脱离教材,否则易给学生形成新的负担,有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用教材,注重开发、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让学生从教材中研究数学式的解决问题,数学的发现发展过程,领会数学思想,这必将对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2.2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和谐发展。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和富有个性化的行为活动。“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学习不单是听讲,而是还基于研究、发现或实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习题解后再思考给以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一个机会,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对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有所体验、有所领悟,对自己研究得来的“成果”倍加亲切,同时学生能够得到成功的喜悦、发现的乐趣、失败的意志磨练,由此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2.3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思维创新。学生学习的习惯与方法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学习成绩。“习题解后再思考”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思考与思考学习、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步协调发展,其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解题分析、解后反思、归纳方法、问题延拓、总结经验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够从问题思考中检查发现学生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有数学问题的新发现,这样有助于数学的应用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