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成果

渐行渐远渐无穷——高中语文必修教材1写作训练授课感知
发布时间:2016-03-10 16:22:25     作者:李爱秀  分享到:

  语文必修教材1中的写作训练是记叙文的专项训练,依据教材的思路,结合自己的经验,我依次进行了几次写作训练,觉得效果不错,在这里写出来,希望能求教于各位同仁。

  开学第一节课,我就进行了一次写作训练。让学生明确了“大语文”的概念及其所涵盖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之后,我没有像往常那样要求学生先看教材上的写作训练指导和要求,然后讨论、写作,而是这样说:“第一次见面,我就想和大家兜露兜露我的家事,不知同学们愿意听否?”学生们自然非常感兴趣,一个个屏息以待,脸上都是愿闻其详的表情。我就一往情深地讲自己弟兄姊妹虽多但父母从没嫌弃或忽略过任何一个,并且举了前年自己做手术时父亲对我的安慰和帮助。我讲得很真实,也很坦诚,我没有在学生面前避讳自己经济拮据及其所带来的难过和尴尬,也没有粉饰父亲的形象和语言。讲到最后,我自己眼中已是盈盈有泪,学生们也都是感同身受的样子。片刻的静默后,我说:“同学们,我如果把我的这些经历和心情用我所喜欢的、合适的方法写出来的话,一定是一篇能感动人心的好文章。而类似我的感情和经历大家都有,我们为什么不将这种真、善、美倾诉于笔端、流淌于纸上,让生活成为艺术、让艺术陶冶生活呢?”学生们有的会意地点头,有的小声议论,但没有一个发出常见的闻作文而胆怯或苦恼的声音。于是我让大家以“感动”为题来写我们高中第一篇作文,建议写记叙文,在一小时内完成。因为我心里清楚类似主题的文章学生们一定作过,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所以我没做多的要求,让他们自由写,以此来摸摸他们的写作功底。

  这次作文如期交齐。批阅时,我只在文中作一些符号性的标注,然后打上甲、乙的等级,尽量不下评语。作文水平自然参差不齐,但全都真实可感,无矫揉造作之态,亦无假冒伪劣之文。评作文时,我先出示了六种记叙文的格式,让学生从其中选出自己认为最上乘的格式,并在心里判断自己的作品属于那种格式。第一种是议论引入式;第二种是议论总结式;第三种是议论包裹式,即首尾两段议论,中间叙事;第四种是夹叙夹议式;第五种是议论叙事平分秋色式,即文章一分为二,要么先叙后议,要么先议后叙;第六种是只叙不议式,虽不议,但始读而入情,卒读而旨明。等我慢条斯理的陈述完后,学生们便不假思索的选择第六种为最上乘的记叙格式。我问:“可以举出例子吗?”学生们便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烛之武退秦师》就是这样做的”,“《荆轲刺秦王》也是这样做的”,“《鸿门宴》也只是叙事,没见作者站出来评论什么”。而这几篇文章正是我们最近正在学习的,看来他们的确有所领悟了。我说:“是啊,我们的古人在叙事时轻易是不作评论的,他只是高明的叙述,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去感知、去领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认知、评判的空间,这是不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呢?”学生们点头表示赞同,我又说:“这种手法叫春秋笔法,原创于孔子。其实不独是作文这样,做人亦然,生活是一种艺术,给别人留一定的空间不失为智者之举,我们常说的文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希望大家慢慢将生活渗透到作文中来。”学生们脸上便现出了深远思索的表情。

  然后我又让他们判断下边两种叙事方式那种可取:一是笼统泛泛的叙述,主人公始终是被叙述的对象,但感觉他老处于边缘状态,没有入戏;一是主人公直接进入事件中,有说有笑,或悲或喜,让人有种切进生活又高于生活之感。我在讲述时故意加进去自己的评判指向,为的是让他们在脑中完成一项优劣取舍的工作。我告诉他们,这六种记叙文格式和两种叙事方式都是我从大家的作文中总结出来的,他们便强烈要求读几篇范文听听。我读了三篇主题、情调、语言风格均不同的文章,读完让他们评点。有了前边的理论铺垫,结合听了文章的感性体验,学生们的评点便能有的放矢、言之凿凿,有的学生还能具体入微的谈到开头结尾的技巧、结构层次的过渡、章法文笔的衔接转换、主题意旨的提升等问题。课堂气氛较为热烈,思想的火花时时闪现,欣赏的掌声阵阵响起。

  该布置下次作文了,我这样导引:“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可与人说无一二’,大家觉得是不是这样的呢?”学生们顿发少年老成之叹,“太正确了”,“怎么不是这样呢”……等感慨之声渐消,我说:“看来对此大家都深有所感了,诚如其然,既有不如意事时萦心头,又不可倾诉于人、以稍缓减,这就是人生的无奈。我想给大家提供一次倾诉无奈的机会,我们这次就以‘无奈’为题作一篇记叙文,写生活的一次无奈。”学生们又“啊”的一声,接着就人声鼎沸了。我说:“以此为题作文,目的有三:一是借机倾诉;二是挑战自我,看大家敢不敢将这难与人说的无奈公然面世;三是我们通过写作从而认识如何面对无奈,进而如何转化无奈。这文章的确有点难度,咱们可要迎难而上啊!”等他们讨论得差不多,开始进入构思状态时,我提醒说:“同学们别忘了选择上乘的记叙方式,适当控制一下爱议论的情绪,尽量寓褒贬于婉曲的叙事中,在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动作描写方面多下点儿功夫,尤其注意那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细节描写……”“另外,人的浅层思维是具有趋同性的,首先闯到大家脑子里的可写素材,往往也同时闯到了别人的心中,大家如果都写同一素材的文章,要写好,难度系数自然增高,所以还是独辟蹊径容易出彩……”

  批阅这次作文时,我很感欣慰,进步是明显的,在上次作文真实可感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已注意到了叙事的格式和技巧,有些文章读后还能感人至深,颇富韵味。而且这次作文上交时,好多同学已经写好了自评和他评,有的点评很是中肯到位。我对写作情况较差的做了特别记录,准备单个谈话。

  第二次作文讲评,我将重点放在写作风格的培养上。通过大小几次写作训练,我大体上了解了这批新生的写作功底,为了他们能有个明确的努力方向,我板书了几种适合他们发展的写作风格(其实也就是语言风格)供他们选择,分别为:朴实自然型,活泼灵动型,优美典雅型,风趣幽默型,亦庄亦谐型。我说:“文无定格,我们不可能一辈子只写一种风格的文章,而且不同的写作环境自然应有不同的写作风格,但我们应当拥有一种最适合自己、写起来也最拿手的风格,练就一种,也可以以不变应万变。高中阶段,是同学们做人塑型期,也是作文塑型期,大家可根据自己的性格、喜好选出一种风格来,以后写作时刻意向这个方向努力,终有一天,我们是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长袖善舞的。”学生们显然有信心做这样的定向训练。我又就各种风格分别读了有代表性的范文供大家欣赏学习。

  因为有了前两次写作训练,加上授课中间穿插的几次片段习作训练,学生们已基本上掌握了记叙文的写作要领。在此基础上,我将第三次大写作训练的目标定为“掀起事情的波澜来”。在让学生们明白了文似看山不喜平、事情的发展本来就是曲折多姿的道理后,我让他们从教材后边的写作指导中去了解几种常见的制造波澜的手法和相关的例文。这是开学以来第一次让学生看教材上的写作理论指导,因为以前的经验告诉我,学生们一般不喜欢看这个,他们比较能接受的是有趣的感性启发。但这次不同,因为有了前几次的写作训练,他们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也有了明确的写作目标和较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他们看得很认真。看完后,我做了这样的强调:“同学们知道‘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个成语的意思吗?”他们都说不知道,给他们讲明白意思后,我问:“那现在明白我问这个成语意思的目的了吗?”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是想让我们在运用制造波澜的技巧时不要太露痕迹,尽量本着事情本身的发展规律去‘兴风作浪’。”另一个学生说:“最高的技巧是不露痕迹的,就像高手过招,比拼的是内力,而不是一些花拳绣腿。”这样的回答自然博得了满堂彩。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我说:“技巧的娴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希望大家从此起步,慢慢进步。”虽然这次作文波澜制造得不是很成功,但可圈可点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我能从学生们的文章中明显的感到他们的写作触摸到了真实的生活,很少有矫揉造作、空洞无物之作。这点尤其让我感到欣慰。

  训练的难度在一次次提高,前几次叙事相对而言是静态的,第四次写作训练我安排让学生们八百字内写一武打场面,要求是:可单打,可双打,也可群打;要打出气氛,要打打出文化,不要平板无味,不要杂乱无章。要求有些高,动态场面又是第一次接触,我在布置作文时心里直打鼓,担心他们接不下这个活,谁知,我话一出口,学生们居然掌声雷动。“太棒了!”“爽歪了!”连女生们都满脸激动。看着他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想,能笑到作文之后就好了。

  这次作文交得不是很利索,但写作效果却出奇的好,大出我意料,这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

  四次循序渐进的记叙文写作训练,让学生和我都受益不少,在希望之光的感召下,我们将更奋勇前行。